中環匠星丨邵海江:以初心鑄“匠心”共筑綠色環保夢
發布日期:2024-05-31 瀏覽次數:556
編者按:
在中辰中環,有這樣一群人:始終以“工匠”精神,堅守在每一個推進產業建設與運營工作的崗位上,他們激揚匠星之志、奉獻匠星之功、盡展匠星風采,他們用“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成就“鉆一行精一行”的精彩。
公司官微將陸續推出首屆“中辰/中環匠星”優秀事跡,講述中辰中環工匠們的“敬業、專業、創業”,踐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干部職工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爭創佳績。
本期走近中環環保副總裁邵海江,感受他的“匠星情懷”!
責任在肩,使命在心。
——邵海江
5月16日,中環環保企業微信一條醒目的信息如約送達每位職工,“經公司研究決定,對中環環保固廢及發電運營中心人事調整如下:經公司董事會審議決議,任命邵海江同志為中環環保副總裁......”從2021年3月入職中環環保擔任惠民中環公司總經理,到2024年5月被任命為中環環保副總裁,全面主持公司垃圾發電、固廢版塊的各項業務工作。三年的時間里,邵海江積極進取,勇于擔當,拓寬垃圾量,增收回款額,用智慧和力量整合行業資源,帶領惠民團隊迎難而上、聚力攻堅。
“環保是個大產業,越往里面鉆就越覺得有意思。”近日,邵海江正忙著處理公司垃圾發電、固廢版塊的各項業務,見到筆者來訪,他打開了話匣子。
01以敬業之心凝卓越之品
駐守惠民中環的三年時間里,邵海江結識了一批好的領導,結交了一批好的朋友,做成了一些有益的事。2023年,4月垃圾處理費調價10元/噸開始實施,年增效益顯著;8月廠外管網墊資還款方案經縣政府常務會通過,當年按期收回本息;年底自2020年8月投產以來惠民中環執法局所有垃圾和滲濾液處理費全部回款到賬。
這一項項扎實的工作成果里,有歡欣,有艱辛,有信心,凝結著邵海江工作中的韌性,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問及過程的曲折,邵海江坦言道,就單面對垃圾處理費調價這一項事,他從向綜合執法局提出申請報告到被認可;又向財政局匯報、多次陪同政府相關負責人外出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再向分管副縣長匯報取得調價認可后,終于由財政局提出報告經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后實施。“有時遇到越難處理的情況,心里總暗暗較勁:那咱就試試看。”就是這股子勁,讓他關關難,關關過!
在政府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些事情能辦成,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邵海江本人鍥而不舍、精心做事的執著勁。邵海江總結到,“以誠待人,積極溝通,取得理解,總能好辦事情。”
02以外聯之智鑄實踐之盾
作為環保固廢版塊的管理層,談及難處,邵海江的臉上略過一絲凝重,隨即便篤定地說道:“早年,惠民中環項目垃圾量短缺嚴重,產能只能發揮一半,經濟效益差這個難題困擾了我許久。”
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首當其沖就是完成項目上的生活垃圾及工業固廢拓展工作。而早前惠民中環項目環評時鍋爐燃燒物并不包含一般工業固廢,對此,他決定依葫蘆畫瓢,解決工業固廢審批手續問題。2021年10月,他找相關政府部門帶隊前往已批準垃圾電廠摻燒固廢的市縣實地考察,確定采取縣環保局、審批局審批備案方式,參照辦理,最終取得了摻燒一般工業固廢的備案審批手續。
有了合規手續,市場貨源又成為新的問題。工業固廢的市場競爭激烈,起步時異常艱難,客戶少,有些更是固定為其它電廠供貨,不愿變更。
萬事開頭難。邵海江帶著團隊,一家家去跑,帶著合作效益和誠意現場溝通,很多客戶從愿意“試試看”到成為“項目常戶”。終于逐步積累培養出市場貨源,并與一些大戶建立起緊密聯系,讓貨物取得途徑多樣化。
“市場瞬息萬變,我們要‘耳聰目明’,隨時跟進市場信息,以便及時留住客戶。”他眼里滿是欣慰地介紹到:濱州填埋場陳腐垃圾篩上物的取得就是通過相關部門介紹,我們提早對接濱州填埋場,及時商定協議,搶占了70%以上貨源,年進貨量3.3萬余噸。2023年共拓展外部垃圾8.93萬噸,占總垃圾進場量的36.7%,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垃圾量不足問題,延長了機組運行時間,增加了項目公司效益。
03以創新之魂燃匠心之炬
邵海江最信仰的一句話是:“堅定信念,團結合作,創新發展”。有著創新的思維和勇擔重任的責任感,讓他成為服務“環保事業”的“先鋒”。
他過去一直和團隊強調,只要堅定投身環保事業的信念,團結一致,通力合作,就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創新管理理念,創新技術應用,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使惠民中環項目取得較好的發展。
一直以來,邵海江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終以公司利益為重,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在安全環保方面,他堅持一票否決制,經常深入基層,查看生產情況,與員工討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予以實施;在精細管理方面,他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標準、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在創新發展方面,他創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對現有工藝設備進行改造,提高性能和效率,提升效益。
以初心鑄“匠心”,共筑綠色環保夢!“專注環保事業,以效益為中心,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整合內外資源,促進企業發展。這是我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對于未來,對于公司固廢版塊的潛力,邵海江充滿信心。
致敬匠人
傳承匠心
讓我們向中環匠星致敬!
向所有的中環奮斗者致敬!
來源:總裁辦
撰稿/編輯:黃思云 | 初審:秦抒琦 付平君
審核:侯瓊玲 江瓊
編者按:
在中辰中環,有這樣一群人:始終以“工匠”精神,堅守在每一個推進產業建設與運營工作的崗位上,他們激揚匠星之志、奉獻匠星之功、盡展匠星風采,他們用“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成就“鉆一行精一行”的精彩。
公司官微將陸續推出首屆“中辰/中環匠星”優秀事跡,講述中辰中環工匠們的“敬業、專業、創業”,踐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干部職工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爭創佳績。
本期走近中環環保副總裁邵海江,感受他的“匠星情懷”!
責任在肩,使命在心。
——邵海江
5月16日,中環環保企業微信一條醒目的信息如約送達每位職工,“經公司研究決定,對中環環保固廢及發電運營中心人事調整如下:經公司董事會審議決議,任命邵海江同志為中環環保副總裁......”從2021年3月入職中環環保擔任惠民中環公司總經理,到2024年5月被任命為中環環保副總裁,全面主持公司垃圾發電、固廢版塊的各項業務工作。三年的時間里,邵海江積極進取,勇于擔當,拓寬垃圾量,增收回款額,用智慧和力量整合行業資源,帶領惠民團隊迎難而上、聚力攻堅。
“環保是個大產業,越往里面鉆就越覺得有意思。”近日,邵海江正忙著處理公司垃圾發電、固廢版塊的各項業務,見到筆者來訪,他打開了話匣子。
01以敬業之心凝卓越之品
駐守惠民中環的三年時間里,邵海江結識了一批好的領導,結交了一批好的朋友,做成了一些有益的事。2023年,4月垃圾處理費調價10元/噸開始實施,年增效益顯著;8月廠外管網墊資還款方案經縣政府常務會通過,當年按期收回本息;年底自2020年8月投產以來惠民中環執法局所有垃圾和滲濾液處理費全部回款到賬。
這一項項扎實的工作成果里,有歡欣,有艱辛,有信心,凝結著邵海江工作中的韌性,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問及過程的曲折,邵海江坦言道,就單面對垃圾處理費調價這一項事,他從向綜合執法局提出申請報告到被認可;又向財政局匯報、多次陪同政府相關負責人外出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再向分管副縣長匯報取得調價認可后,終于由財政局提出報告經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后實施。“有時遇到越難處理的情況,心里總暗暗較勁:那咱就試試看。”就是這股子勁,讓他關關難,關關過!
在政府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些事情能辦成,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邵海江本人鍥而不舍、精心做事的執著勁。邵海江總結到,“以誠待人,積極溝通,取得理解,總能好辦事情。”
02以外聯之智鑄實踐之盾
作為環保固廢版塊的管理層,談及難處,邵海江的臉上略過一絲凝重,隨即便篤定地說道:“早年,惠民中環項目垃圾量短缺嚴重,產能只能發揮一半,經濟效益差這個難題困擾了我許久。”
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首當其沖就是完成項目上的生活垃圾及工業固廢拓展工作。而早前惠民中環項目環評時鍋爐燃燒物并不包含一般工業固廢,對此,他決定依葫蘆畫瓢,解決工業固廢審批手續問題。2021年10月,他找相關政府部門帶隊前往已批準垃圾電廠摻燒固廢的市縣實地考察,確定采取縣環保局、審批局審批備案方式,參照辦理,最終取得了摻燒一般工業固廢的備案審批手續。
有了合規手續,市場貨源又成為新的問題。工業固廢的市場競爭激烈,起步時異常艱難,客戶少,有些更是固定為其它電廠供貨,不愿變更。
萬事開頭難。邵海江帶著團隊,一家家去跑,帶著合作效益和誠意現場溝通,很多客戶從愿意“試試看”到成為“項目常戶”。終于逐步積累培養出市場貨源,并與一些大戶建立起緊密聯系,讓貨物取得途徑多樣化。
“市場瞬息萬變,我們要‘耳聰目明’,隨時跟進市場信息,以便及時留住客戶。”他眼里滿是欣慰地介紹到:濱州填埋場陳腐垃圾篩上物的取得就是通過相關部門介紹,我們提早對接濱州填埋場,及時商定協議,搶占了70%以上貨源,年進貨量3.3萬余噸。2023年共拓展外部垃圾8.93萬噸,占總垃圾進場量的36.7%,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垃圾量不足問題,延長了機組運行時間,增加了項目公司效益。
03以創新之魂燃匠心之炬
邵海江最信仰的一句話是:“堅定信念,團結合作,創新發展”。有著創新的思維和勇擔重任的責任感,讓他成為服務“環保事業”的“先鋒”。
他過去一直和團隊強調,只要堅定投身環保事業的信念,團結一致,通力合作,就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創新管理理念,創新技術應用,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使惠民中環項目取得較好的發展。
一直以來,邵海江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終以公司利益為重,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在安全環保方面,他堅持一票否決制,經常深入基層,查看生產情況,與員工討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予以實施;在精細管理方面,他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標準、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在創新發展方面,他創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對現有工藝設備進行改造,提高性能和效率,提升效益。
以初心鑄“匠心”,共筑綠色環保夢!“專注環保事業,以效益為中心,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整合內外資源,促進企業發展。這是我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對于未來,對于公司固廢版塊的潛力,邵海江充滿信心。
致敬匠人
傳承匠心
讓我們向中環匠星致敬!
向所有的中環奮斗者致敬!
來源:總裁辦
撰稿/編輯:黃思云 | 初審:秦抒琦 付平君
審核:侯瓊玲 江瓊